第五章 守中

【本义】
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俞出。多言数穷,不若于守中。 (补)知源而有支,守内而攻外,识浊而持清,行躁而心静,实言而行践,此谓之守;不远名利是有笃静,不弃七情而得明心,不去五味而无所贪,不离声色自居清静,此谓之中。守中之道,在于损益,言出则行践,易行于守中,无有障碍。

 

【通述】

天(乾)地(坤)之道,生生不息,不会亲近任何一方,只按自然之道运行。圣人也不会亲近任何一方,民众和用草扎的狗一样,在神灵面前,都是平等的。

乾坤之道,如同巨大的风箱一般,鼓动万物生发,不会穷尽。受乾坤之道生生不息的影响,万物不断萌动,不断生发,愈来愈多。就算我说再多,也无法穷尽一切知识,不如守中。

什么是守中?

知道事物的本源,但不拘泥于本源,而且能识别和接受其发生改变和变化;守住自身的本质与初衷的同时,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,外攻内守;能够在水流混浊时,保持自身的清明;你的行动可以是急切的,但你的内心却应是平静的;言行符合自然之道,这就是所说的“守”。

不用远离名利,却依然可以实心静意地做事;能不因为要得到笃静,而过分地远离一切名利;不用舍弃七情,仍然可以明心见性;不用远离五味,也能不再有贪欲;不用远离声色,却同样可以自得清静。这便是所说的“中”。

所以守中的规律在于损益,也就是明白增减之道,明白按自然之道去说话和做事,懂得按自然之道去校正自己的行为。这样,虽然自然之道常有所易,但我们在认知世界的规律上,却不会有障碍。

 

【释义】

:增加。

:减少。

:支流、变化、演变。

:源头,根本。

:通“愈”,更加的意思。

:穷尽。

:加速,加快。

:生发,长出。

:萌动。

:竭尽,穷尽。

:巨大。

橐龠: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——风箱。

:如同,好象。

刍狗:用草扎成的狗。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,祭祀完毕,就把它扔掉或烧掉,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。

:亲近。

 

【图引】

在前四章中,作者讲了知道识易,讲了自然之道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差异,又讲了二者的关系和该怎样认知。那么作为《道经》前言部分的最后一章,后面就是正式开篇。作者在这一章中,一方面,总结陈述自然之道;另一方面,引出下文。

作者引出下文的方式,是用两个字:“守中”。所以,本章的重点在“守中”二字。但文章中“守中”的内容没有了,这不符合《道德经》整文的逻辑。你会发现这部分内容,才是整个《道经》部分的总纲。也就是说,整个《道经》,其实是围绕“守中”二字展开的。其中“守”的部分,是教人们如何认知规律、看待规律及变化;“中”的部分,是教人们如何既能按规律办事,又不过分偏执于表面。

这部分内容在流传过程中的遗失,使人们缺少了对《道德经》这本书的整体理解,我们还原出来后,大家可以站在整体的角度再重新看《道德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