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二者关系

【本义】

道冲,而用之有弗盈也。渊呵!似万物之宗。挫其兑,和其光,解其纷,同其尘。湛呵!似或存。吾不知其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

 

【通述】

自然之道,就如同水流一样冲刷涤荡万物,我们受其影响,无法用我们接触到的认知去填满它,因此,我们无法穷尽和掌握所有的自然之道。而社会道德,就如水渊一样,虽然它位于水之下,水是它的源头,但人们会忽略水渊的来源,而把水渊当成万物的宗主。社会道德虽处于自然之道之下,但每个人每天接触到更多的,则是社会道德。所以看上去,仿佛这些社会道德才是万物的根本,仿佛万物都是在遵循这些社会道德运行一样。

但这部分遮挡了自然道德的社会道德,会在思想的碰撞中失去它的锐气,会在各种思想的中和下,失去它显耀的光芒。当我们一层层地去掉纷杂的表面现象,会发现,他们并不是万物的宗主,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,而只是像尘土一样,蒙蔽了人们对自然之道的认知。

但自然之道虽然像水一样冲刷涤荡一切,可它又像水一样清澈透亮,仿佛不存在一样,我们很难分清自然之道和社会道德谁在遵从谁。这个时候,我们可以放弃一切知见欲,以各种自然和社会呈现的象为基础,去归纳总结。

 

【释义】

象帝之先:把自然之象和眼前的各种现象,放在最为尊贵的位置,来判定事物。

谁之子:谁是谁的从属。

:清澈透亮,这里指自然之道像水一样不容易被发现和掌握。

:尘土,尘埃。

:如同,像。

:纷杂。

:消解消除。

:光芒。

:中和,指相互借鉴学习和补充。

:锐气,指气势。

:碰撞消磨。

:源头,宗主,统领。

:像水渊一样。

弗盈:不满,没有被填满。这里指人们无法掌握所有的自然之道。

:冲刷涤荡,这里指对万事万物的影响。

:自然之道。

 

【图引】

作者在讲完自然之道和社会道德之后,开始讲二者的关系和大家的认知障碍。

作者先提出自然之道在影响着一切事物,但人们却无法用自己的认知掌握一切自然之道。也就是说,人可以无限度地接近更多的自然之道,但无法用自己的认知填满和掌握一切自然之道。在这个基础上,所有支持社会道德的学说思想、社会观、价值观等社会思想都如同水渊一样,虽然有自然之道的水流进去,注满它,但这个水渊却存装不了所有的水。因此,所有的社会思想,都如水渊一样,让人们看上去仿佛是智慧的源头,流到了世间。

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,会听到各种社会思想,仿佛这些社会思想就是宇宙真理一样,一切都围绕着这些看上去伟大的思想在运转,似乎世间万象都在解释着这些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正确性一样。如果你整天都在接受某种特定的思想和价值观,你就会觉得它是万物的宗主。这些都阻挡了人们对真正影响世间万物的自然之道的理解和认知。

因此,作者提出了如何消除那些阻碍人们认知自然之道的障碍的途径,那就是要让各种不同的思想相互发声和碰撞。这样,各种社会思想中违背自然之道的部分,就会在与其他思想的碰撞中,失去原有的光辉与锐气。重要的是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一层层地去掉纷杂的表象,发现其实很多社会思想并非是高高在上的万物宗主,而是像尘土一样蒙蔽了人们对自然之道的认知。

到最后,作者总结:很多人会说,我们很难分清自然之道和社会道德谁在遵从谁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放弃一切知见欲,什么都不要信,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思想判断。如何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思想判断?那就是,以各种自然和社会呈现的象为基础,去归纳总结。

也就是,不要迷信任何权威或学说,而是以生活中可感可知的那些现象为基础,分析总结自然之道。

作者在这里,其实是在对人们进行思想的启蒙。洗脑教育和启蒙教育的区别在于——洗脑教育,是经过教育学习后,大家都只有一种思想,都成了一种类似的人;而启蒙教育,是经过教育后,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判定分析能力,大家成了不同的人。